本文目录一览:
- 1、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应如何进行品德培养?
- 2、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5分)
- 3、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4、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 5、试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它对教学的启示。
- 6、幼儿教育心理学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应如何进行品德培养?
1、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途径有:(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同伴(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6)角色扮演;(7)小组道德讨论。
2、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而进行的,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榜样的作用。
3、(2)树立良好的榜样。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榜样的观察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3)利用群体约定。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
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5分)
1、(1)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非常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所谓社会学习,也称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2)强化的模式。
2、[答案要点](1)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2)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并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
3、交互决定观环境决定论认为行为是由作用于有机体的环境刺激决定的;个人决定论认为环境取决于个体如何对其发生作用;班杜拉则认为行为、环境与个体的认知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尽管在有些情境中,某一个因素可能起支配作用。
4、班杜拉主要观点有三个,分别是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和模仿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
5、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观察学习、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理论以及自我效能理论。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答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发展的过程。该理论主要提出两个要点: 一是交互决定观。
2、【答案】:(1)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2)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1)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非常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所谓社会学习,也称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2)强化的模式。
4、班杜拉主要观点有三个,分别是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和模仿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
5、班杜拉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于1971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6、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在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后,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
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答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发展的过程。该理论主要提出两个要点: 一是交互决定观。
【答案】:(1)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2)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班杜拉在观察学习的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轻社会的思想倾向,给了观察学习以应有的重视。
(1)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非常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所谓社会学习,也称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2)强化的模式。
试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它对教学的启示。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道德行为方面,学习榜样行为,增强道德意志,抗拒诱惑。养成良好的习惯,消除坏习惯。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在研究方法、强调行为模仿在道德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但忽略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以及儿童自身的认知结构对其道德发展的影响。
班杜拉非常重视儿童对示范行为的观察、模仿与替代性强化对于行为习得的作用。班杜拉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和亲社会行为都是由观察、模仿和替代性强化作用形成的。
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创造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等。
2、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
3、对学前儿童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了解 学前教育学主要是研究0-6岁儿童的教育规律。幼儿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主要包含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再基于幼儿的这2方面的发展特点,研究0-6岁儿童的教育规律。
4、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0~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这包括儿童的感知、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自我意识、动机、注意力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以及在教育环境中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的过程和方法。
5、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领域一门新兴学科,是幼儿教育与心理科学结合、幼儿教育走向科学化的产物,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探索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的一门心理学的应用学科。
6、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作用如下: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